到了周武帝宇文邕的时候,他在进攻河南不得的情况下改变了进攻方向:从河东攻平阳,再进攻晋阳,终于得手。′如~雯_徃^ /首¢发?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122
沙苑之战
虽未与高欢正面交锋,但潼关之战于宇文泰而言是一次大胜,逼得稳重老成的高欢仓皇撤军,又白白折损窦泰一员虎将。以前征讨晋阳的尔朱兆、威逼洛阳的元修,都是窦泰一马当先,从而旗开得胜的。如今窦泰却在潼关马失前蹄,兵败自杀,这种屈辱是高欢从未偿过的。加上窦泰和高欢是连襟,娶的都是娄家的女子。这种爱将、亲属之仇,高欢焉能不报?
可高敖曹重伤未愈,兵败后人心未定,要卷土重来尚需时日,所以高欢只得选择了等待。
宇文泰也明白高欢此次征讨虽然失利,但这种损失于高欢只是九牛一毛而已,稍过时日,他定会举兵重来。与其被动防守,倒不如趁其新败主动出击!这时,宇文泰的族子宇文深也劝他占取东魏的弘农郡(今河南三门峡市)。
弘农郡地处崤函山区要道,是西魏西出潼关,东争洛阳的必经之地。·墈?书,屋¢小.说-枉¢ +唔¢错/内?容\如能占有此地,还能通过此处的陕津渡口北渡至河东,占领蒲阪等地。
除了军事目的外,更重要的是弘农有个大粮仓,藏着堆积如山的粮食。这对早已饿得两腿发抖的西魏人而言更是天大的诱惑。西魏境内连年灾荒,有些百姓为了吃饱饭,拒不缴纳军粮,四处逃散。面对此等内忧外患,宇文泰果断地选择了主动出击,率领手下的十二将军,一万兵士东征。行军以来,路上虽阴雨连绵,宇文泰却依然顺利攻下弘农,擒获了东魏的陕州刺史李徽伯,俘获甲士八千。
除了留大队人马继续在弘农吃饱喝足外,宇文泰还专门组织了运粮队,蚂蚁搬家地往关中运粮。此外,宇文泰派贺拔胜(刚从梁朝返回,投奔西魏)北渡黄河,攻下了北岸的宜阳、邵郡之地,占据了河东大部。如此一来,从风陵渡至三门峡的黄河两岸基本都入于宇文泰手中,崤函古道也被他牢牢控制住。当然,弘农的粮食还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关中,西魏军民基本能填饱肚子了。
河东和崤函通道两处战略要地失陷,高欢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一旦这两处被宇文泰牢牢掌控,以后灭掉西魏便是难上加难了。*0.0\暁`税^旺, .更_鑫+嶵*筷¨他立马予以反击,准备从晋阳派兵二十万再次至蒲坂渡口西渡黄河,并令高敖曹从河南率兵三万进攻关中。
可还出兵,高欢的手下杜弼却挡住了他的去路,道:先除内贼,再讨外寇。
杜弼教过高澄,书生气很重,虽也行军打战,但忙的都是刀笔之事。上次窦泰西伐,就是他担任监军一职。窦泰败亡,他竟能带领随从六人逃回弘农,结果被锁送晋阳。高欢责骂他:“窦泰此行,我前已具有法用,他竟违令自取败亡。尔为监军,竟然不一言劝谏。”杜弼倒是回答地很干脆,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刀笔小吏,唯文墨薄技。军中大事,议所不济。”高欢更加生气,幸赖他人劝谏,杜弼才平安无事。
还有一回,高欢手下的辛子炎在他面前将“署”读成“树”,这可犯了大忌(高欢的父亲名“高树”,就是那个不事产业的浪荡子),高欢非常生气,骂道:“小人都不知避人家讳。”下令军棍伺候。杜弼竟然慢悠悠地替辛子炎说话:“《礼》,二名不偏讳,孔子言“徵”不言“在”,言“在”不言“徵”。子炎之罪,理或可恕。”(孔子之母名为“颜徵在”)高欢更加生气,可无奈胸中墨水甚少,引经据典不是他的对手,只得将其逐出。杜弼刚行十步之遥,又被高欢呼还。高欢之心胸可见一般。便连在邺城的高澄闻此,也对他人言:“整个天下皆蒙此人之利,岂独吾家也。”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123
沙苑之战
杜弼是那时难得的正人君子,与东魏文武上下皆贪的污浊风气格格不入,总是做着一些与时务背离之事。上次征讨失利后,杜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