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来——吹角连营四十里,排场极其浩大。如果说高欢这么精心准备只为重夺河东而来,那是有点小看高欢了。高欢的目标是关中,是整个西魏,而河东在他眼里只是一颗顺手要拔掉的钉子而已。但他料不到就是这颗小小的钉子却绊住了他前进的步伐,让他伤得头破血流、寸步难行。
高欢从晋阳发兵要进入河东腹地有两条路。第一条是闻喜路线。不过这是一条不寻常的路,只适合驴友探险旅游——路上地形复杂,道路崎岖狭窄,容易遭受伏击,路上的绿林好汉也不少(河东豪族),不利于大军通行。
第二条是龙门、汾阴路。这线路可是阳关大道,路宽道平,适合领导带领大队人马视察。而且从晋州到龙门一段还可以水陆并进,运输粮草辎重都顺风顺水。 高欢是领导,不是驴友,对游山玩水不感兴趣,所以对这条大路却钟爱有加。他每次讨伐关中都是选择这条路线——从晋州从容沿汾水而下,抵达龙门后接着南下至蒲津渡口,然后渡河。但这回老驴友碰到了新山水,这路上竟然又多了一道风景——玉壁城。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143
邙山之战
玉壁城的确是刚刚长出来的,从前这个地方并不惹人注目。
玉壁是和龙门渡口隔水相望,汾水是它天然的堑壕。面对汾水两岸,它的位置更是居高临下——处于峨嵋台地之上,险峻天成,东西北三面都为深沟巨壑。其实只要对“玉壁”两字顾名思义,就能想象出这个地方的险峻。而不幸的是,玉壁却是高欢从龙门进入汾阴,南下蒲津渡口的必由之路。当然高欢也可以冒险从汾水北岸的龙门渡口西渡黄河,不过只要一旦大军渡河后,玉壁的西魏守军便会出来骚扰,切断粮道,这样深入敌境的大军更会军心不宁。这不符合高欢稳扎稳打的追求。
绕不过去,又难以拔除,玉壁便是这种让人头痛万分的地方。玉壁城的建立得归功于赌徒王思政。河桥战后,他对局势洞若观火,知道不久高欢定会卷土重来,而他对高欢进攻的路线更是了如指掌。结果河桥战后,王思政便慧眼识珠,看中了玉壁这块风水宝地,在此大兴土木,不久玉壁就在高地上拔地而起,雄视着汾河两岸。玉壁城中的常备守军在八千左右——太多了也不行,粮草供应不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