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愧,杂事太多。-暁.税¨宅~ \首`发-怠慢之处还请包涵。
作者:maxvell 回复日期:2008-5-12 9:31:54
王爷家的世子会翻身了没有?
————————————
小家伙很执着,地震的时候都不翻。
作者:后赵王 回复日期:2008-5-11 16:17:39
欢迎赵王!!
————————————
哈哈,要是你没有“后”字,我肯定抢着和你换id了。
另外感谢各位顶帖的领导,赵某将快马加鞭,将喂奶耽误了的时间抢回来,恢复以前的速度。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174
三国的搅局者——侯景的夹缝人生
相比起西魏加封的上谷公,萧衍的出手要阔绰得多,直接封侯景为河南王。~齐.盛_晓,说*徃! .埂^新,罪+快,高澄为笼络人心,也是大肆赏赐群臣。这回,他没有忘记高欢的遗言,慕容绍宗也被加封为尚书左仆射。而且,高澄的动作很快——韩轨的兵马将侯景逼到了颍川。一看大敌在前,而西魏又毫无动静,侯景终于拿出了点实货,把东荆、长社等四城割给了西魏,表示了极大的诚意。如此一来,宇文泰也嘴馋了,舍不得这块肥肉,派了李弼、赵贵赶赴颍川援救侯景。
侯景怕“一女二嫁”的伎俩被萧衍识破,便立即派人向萧衍解释:割让四城是迫于无奈的自救之举,只是在利用宇文泰而已,希望老大不要误会。但萧衍远比侯景想象的还要善良、宽大,面对侯景貌似惶恐不安的解释,他说出了“卿诚心有本,何假词费”的宽慰之语,表扬侯景自我做主的举动很合适。面对这个世界上最善良的老头,看来侯景要是不玩弄都对不起自己的智慧了。
在侯景这块肥肉的勾引下,东魏、西魏、梁朝三国兵马都汇集在颍川周围,四方之人都各怀鬼胎。+w^o\s*y!w..′c-o¢m+东魏的军队一看西魏的兵马到了,连忙撤回邺城。东魏的意图很明显,让梁朝和西魏先斗起来,再坐收渔翁之利。当然,更重要的在于高澄立足未闻,不想立即卷入战争的漩涡。
然而西魏的李弼等人也洞若观火,见梁朝援军已到,也撤回了长安。西魏还未从河桥之败的伤痛中完全复苏,在侯景还是三心二意的情况下,他们不愿立即和梁朝交恶,让东魏捡到便宜。唯一剩下的是老实厚道的南方人,他们驻扎了下来。
戏还没开场,演员全散了,侯景当然不甘心:天下不乱,他就没机会。他可不愿就这么让萧老头捞个大便宜。结果,在没有东魏军队威逼的情势下,他再次请宇文泰出兵相救。宇文泰当然舍不得河南之地,可又不得不提防侯景。在大臣的建议下,宇文泰做了个很绝的决定。他回复侯景:出兵可以,但你要到长安来。
没了地盘和军队,我侯景还玩什么吗?看到宇文泰比自己还阴险,侯景便原形毕露,告诉宇文泰:“吾耻与高澄雁行,安能比肩大弟(指宇文泰)!”话说得很直白,高澄我都不看在眼里,怎能在你宇文泰手下混饭吃呢?在西魏、梁朝兜兜转转一圈以后,侯景终于认定了萧衍作为自己的长期合作伙伴——太容易欺诈了。
在寺院当了37天和尚的萧衍并没有变得更加慈善,他不顾自己的高龄,和东魏撕破了脸皮,在八月下诏大举进攻东魏:以侄子萧渊明为主帅,进攻东魏的重镇徐州,和侯景相互接应。虽然十来年已没打过硬仗,但梁朝士兵基本的战斗力还是有的,在单打独斗上吃不了多大的亏。可有一点很让人绝望,梁朝几乎没有会打仗的将领,因为掌控军队的都是宗室的膏梁子弟——不是萧衍的儿子,便是他的孙子、侄子。说起全能,在古往今来的帝王中,萧衍算得上数一数二。他未到不惑之年便轻易夺了南齐政权,当了开国皇帝。在他执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