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君临天下,可在佛前他只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晓?税/宅~ *追-醉_新+漳¢结^他精通佛学经典,常到寺院给人讲学,同高僧一起切磋,底下听众多时可达万人。他还走火入魔地要到寺院出家,并成功地在那里当了好几日真正的和尚。谁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他就能轻松地将江山放置一边。在他的有生之年,他竟然当了四次和尚,最长的一次达51天之多。要不是对佛教真正的痴迷和虔诚,一国之君哪会有如此荒唐绝伦的举动?而自从他定下佛门戒律后,中国的和尚们从此告别了大口吃肉的幸福生活——一律只能吃素。个别心术不正的偷腥者也只能用“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讹言来安慰自己堕落的灵魂,要知道在萧衍定规矩之前,吃肉可是和尚的正当权利。
他虽拥有数不清的财富,可他节俭得接近吝啬。他从不大鱼大肉,也不眷恋山珍海味,滴酒不沾。自从信佛以后,他一日只吃一顿,全是粗茶淡饭;偶尔碰到杂事耽误了中午的进食时间,他便连这一顿也省了,嗽嗽口也就打发了——整个一个老农的勤俭生活。·比/奇?中~雯/惘* ′追·嶵_薪~章_节\他不爱绫罗绸缎,他只穿普通的布衣,一个帽子可以戴三年不换。他的妃子们跟了这么个抠门的男人,也是“衣不曳地,傍无锦绮”,怎么看都不像天子的女人。
他始终保持着他那与生俱来的贵族气度。他的无数前任都是为所欲为的主,他当然也可以仿效,可他的身上总是有一种自律的贵族精神。即便在休息时间,呆在自己私人的小空间里,他也是衣冠整洁,毫不松懈。即便碰上酷热的天气,依然如此,而不会袒胸露背。不管接见的是多么渺小的一个人物,即便是个太监,他也是文质彬彬,极为庄重,如见大宾。
他非常勤政,从不倦怠。即便到了寒冬腊月,他也是四更天便爬起来,点着蜡烛批改文书,处理国事。他的手常常被寒冷冻裂。
他同情每一条生命,每当批准死刑的时候,他总是泣涕涟涟,于心不忍。对于前朝的宗室们,他也尽量予以优待。要知道刘裕和萧道成可都是赶尽杀绝的。
他有儒者的谦谦君子形象,他有佛教徒的菩萨心肠,他过着墨家提倡的清苦生活,他做到了法家宣扬的勤政。·d+q·s-b¨o-o·k·.*c′o\m′从私德上,尤其从他个人的私德上,我们几乎挑不出他的任何毛病。
他几近全能,他几乎完美。所以自他登基以来,这四十多年的统治一直风平浪静,帝国的统治没有碰到太大的危机,一直保持着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梁朝真的没有问题吗?改朝换代的常识告诉我们,繁华一旦过久,它的底下肯定会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修饰之余,上来转转。
郑重咨询各位领导一个问题: 文稿开头的时候,我洋洋洒洒地写了“我的野蛮邻居”这一节,当时的目的是为了走点文化路线,在讲故事之余,讲点游牧文明和农业文明的冲突,以显示我是个文化人,比讲评书的高那么一点点。 我写这后三国有两个目的:1.让大家知道这些好玩的人和事。2.努力能让大家明白,为什么在公元3-5世纪这段蛮族大侵袭下的农业文明生死存亡之际,唯独我们的文明活了下来,而且活得更强壮——我们走向了盛唐文宋,而西方走入了中世纪。
不过,很多顶帖的领导都说这开头过于拖拖拉拉,没有直入主题,不够吸引人。如果大伙都一致这么认为的话,我想把开头略改一下,更开门见山一点,而那些关于文化的私货可以留到序言或后记里。
跪求各位领导的最高指示。
作者:赵王2000 提交日期:2007-6-11 14:09:00
把一些段落改一下,重发,昨天的帖子就弃用了。)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序言
============
一晃一年就过去了。看来还得拖上半年。最早的几个老客都已没了踪影,是浪子、老鼠、maxvell等几位兄弟陪伴我走到今天。
帖子就是个茶馆,有常来常往的,每日都来打个照面的,有来去匆匆的,歇个脚就走的。唯希望自己这点茶水能早点续上,免得各位客观渴了口。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