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贪残并非萧家子弟的专利,各地的郡守无不如此,史称“天下罕有廉白”。+我!地?书+城. !埂*芯?蕞,哙′比如鱼弘,做过多地太守,这小子当官的人生理想是:我当郡守有四尽:水田鱼鳖尽,山中獐鹿尽,田中米谷尽,村里人庶尽!这种掘地三尺地的搜刮,估计连日本鬼子的“三光政策”也是望尘莫及。可这位侍妾百人的贪官却一生得意,依然善终,并无人弹劾。
有了这些老贵族作榜样,朝中的新贵们也跟着仿效。萧衍的红人当朝侍中朱异本是贫家出生,可他掌权后除玩弄朝政外,主要的工作任务便是敛财。他和儿子们的豪宅串联成行,密密麻麻霸占了从潮沟到清溪的整整一条路。他家里的美食不是用来吃的,主要是用来烂的:每月厨房腐烂的美食山珍海味拉出去便有十几车。这是朱异的癖好,别说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便连儿子他也舍不得给——虽然烂掉了,但他心里舒服。
比起这些梁朝原有的地头蛇,北边新迁徙过来的士族也不甘示弱。比如羊侃,这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在敛财上也是高人一等。他在招待北魏的旧友时,出手相当阔绰,全是金杯银盏,宴会只能用“金玉满堂”形容。¨E+Z-暁·说`徃′ ?最?鑫·漳¢节~更+辛′哙?到了晚上,众人犹不尽兴,他便出侍婢百余人,个个手执金花烛侍列,一时金碧辉煌,他和宾客继续饮酒作乐。一位北来将领,无根无基,无田无产,一次宴会竟如此穷奢极欲?这寻欢作乐的钱从何而来,其中的缘由不言而喻。
而萧衍对这一切却不闻不问,他还是固执地迷信着自己的道德力量,希望以此感化众人。
幸亏还有人清醒——散骑朝侍贺琛看出了这重重危机,他向萧衍参了一本——其实贺琛自个的屁股也不太干净,他就因为贪污受贿被罢免过,不过这天下的局面实在让他忍无可忍了。这奏折写得事理俱备,文采飞扬,狠狠地煽了自我陶醉的萧衍一个耳光。奏折虽洋洋洒洒,但可这么简单总结——皇上:做官的,太贪了;老百姓,太苦了;在位的,不称职;这天下,怕要乱了。
这奏章严重地伤害了萧衍的自尊心,他非常非常委屈——作为老板,他已经够鞠躬尽瘁了,没想到还有手下这么挑剔。`我^得!书!城* ′已?发,布\蕞~辛`彰`结,萧衍愤怒了,不过,他没有制造服尸百万的恐怖场面,而是选择了自我辩解。他的回复非常好玩,避重就轻,对天下的颓势视而不见,却将自己的的模范之处一一列举了一遍。
前面那些冠冕堂皇的话就不摘录了,后面他自我辩解的几句话很是好玩。这位模范的皇帝喋喋不休地说:我三十年没碰过女人了,晚上都是一个人睡的(换了你,你受得了吗);我的住处也就三四个平方,刚好放一张床(我住的只是单人房,你的可是豪宅);我不喝酒,我不听音乐(凭良心说,你是不是每天在家里花天酒地);我半夜三更就爬起来批改奏章,有时改到中午都吃不上饭(你有我勤劳吗);我以前腰粗的跟水桶一样,现在为国辛劳地连皮带都系不住了。啊,你不信?原来的皮带还在,它可以作证。
萧衍的话只有一个意思--我这么优秀,这么崇高,这么称职,我的天下会乱吗?
而且他的句句属实,或许还有自谦之处。面对这个可怕的道德模范,除了谢罪,贺琛还有别的选择吗?
章节目录 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后三国风云 190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梁武帝的冰火两重天
其实,梁武帝有一处很致命的地方,一旦贺琛指出,他只能哑口无言。这一点,贺琛心里一清二楚,但他不敢说!
的确,萧衍戒了肉,断了酒,不听丝竹之乐,三十年不碰女人,但培育他养成这些崇高品性的根源却又是他的致命之处。作为帝王,他之所以选择这种苦行僧的生活,是因为他皈依了佛教,是位虔诚到疯狂的佛教徒。梁武帝很节俭,对自己几乎到了抠门的地步;可他一旦大手大脚地花起钱来,却几乎要了天下百姓的命。而宗教事业便是萧衍唯一舍得花钱的地方。
梁朝的商税很低,比如一万钱的买卖,卖的人出三百钱,买的人出一百钱,加起来政府只抽头四百钱的税,相当于百分之四的税率。承蒙朝廷如此优惠,当时弃农从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