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 > 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 > 第77章完结

第77章完结

我之所以能够从这样的悲痛中跳了出来,是因为从1978年开始我就申请回国教书,1979年得到了批准,我就来到了南开。*天*禧¢晓!税.网^ _已·发¢布+罪^歆+漳′结/从那时起,我就把我的感情和精力都投入到回国教书这件事情上了。

三、申请回国教书

1977年,我跟我先生和小女儿一起回国探亲旅游,小慧那时也很兴奋,每天晚上都写一大堆的笔记、日记。为了回国,她还专门买了一个比较高级的相机,镜头可以伸缩的那种,后来她整理了几大本相册。

这一次回来我跟我先生和女儿还到西安旅游,参观了大雁塔等地,我们在火车上看见有个年轻人拿着一本《唐诗三百首》在读,我高兴得不得了。后来我们到长城参观时,我买到一本《天安门诗抄》,那时好像还不太公开的样子,陪同我们的导游,我还记得她叫小金,她当然没有对我说不能在大庭广众下公开看这本书,只是对我说:这太阳底下看书伤眼睛,回旅馆再看吧。我当时觉得,中国真的是一个诗歌的民族,尽管经历了那么多的劫难,还是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周总理去世的那一年清明节,天安门广场写了那么多诗。.E`Z,暁^税!枉. `哽+薪!罪-哙,在参观各地古迹时,我也常常听到当地的导游,琅琅上口地背诵出古人的佳句名篇。我看到中国诗歌的传统还在,心里真是说不尽的欢喜,我觉得祖国虽然经受了不少灾害和磨难,但文化的种子仍然潜植在广大人民的心底。我在沿途旅游中就随口吟写了一些小诗,其中有两首是这样写的:

诗中见惯古长安,万里来游鄠杜间。弥望川原似相识,千年国土锦江山。(《纪游绝句十一首》之一)

天涯常感少陵诗,北斗京华有梦思。今日我来真自喜,还乡值此中兴时。(《纪游绝句十一首》之二)

我本来以为,我平生学的这点东西,是没办法报效祖国了。看到这种形势,我想我还可以回国教书。动了这个念头以后,回到加拿大,我就开始考虑着申请回祖国教书的事情。1978年的春天,我给国家教委写了一封信,表示愿意利用假期回国教书。当我写好了信就要到邮筒去寄。我们在温哥华的家门前,是一大片茂密的树林。那一天我是傍晚黄昏的时候出去的,我要走过这一片树林,才能够到马路边的邮筒去投信。当时落日的余晖正在树梢上闪动着金黄色亮丽的光影,春天的温哥华到处都是花,马路两边的樱花树正飘舞着缤纷的落英。?兰^兰¨文`学` ?首*发~这些景色唤起了我对自己年华老去的警惕,也更使我感到了要想回国教书,就应争取早日实现的重要性。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金色的夕阳虽美,终将沉没,似锦的繁花虽美,终将飘零。我想要回国教书的愿望,如果不能付诸实践,也就像一场美梦终归破灭消失,最后将了无寻处。当时满林的归鸟更增加了我的思乡之情,于是我就随口吟写了两首绝句:

向晚幽林独自寻,枝头落日隐余金。渐看飞鸟归巢尽,谁与安排去住心。

花飞早识春难驻,梦破从无迹可寻。漫向天涯悲老大,余生何地惜余阴。(《向晚二首》)

第一首“向晚幽林独自寻”,是说我独自在这片幽静的树林里边行走,这里不说“独自行”而说“独自寻”,是因为你在行走之中有一种寻思,一种思索。“枝头落日隐余金”,是说树枝被落日染上的金色已经渐渐褪去,太阳就要落下去了。这是写实的,景色就是如此,同时里边也有象征生命的意思。1978年我已经五十四岁了,中国都认为五十岁就是年过半百了。人生已经开始走向下坡了。“渐看飞鸟归巢尽,谁与安排去住心”,是说我看到飞鸟都已经归巢了,而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实现我回国教书的愿望。第二首“花飞早识春难驻”,这是说春天正是花落的时候,我看到这些落花想到春天是不能永久停留的,人的光阴,人的寿命也是不能永久存在的。“梦破从无迹可寻”,如果你有个梦想,而不能把它付诸实践,就等于你这个梦破了,再也寻不回来了。“漫向天涯悲老大,余生何地惜余阴”,突然间想到自己已经年过半百,快要向六十岁奔的人了,而我还是漂泊在海外,在天涯,我今后的生命,我的余生,究竟应该在什么地方度过呢?我要怎样来珍惜我余下的这一点光阴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