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因此决定立即对太湖通海的主流吴淞江加以疏浚。他亲自坐上小船,到处巡视督工。由于这件事符合两岸农民的愿望,广大人民热情很高,工程进展很快,仅用了一个月就完成了。同时顺便把吴淞江北面常熟的自茆河也加以疏浚。吴淞江屡次疏浚,屡次淤塞,被认为是一项最艰巨的工作。海瑞以工代赈,所需费用又极节约,经费来源主要是各府、州、县的赃罚银两和请求留下苏、松、常三府漕粮改折现金后的差额,并未加重人民负担。既变水患为水利,又赈济了灾民,从而安定了社会秩序。海瑞是富有政治和经济头脑的。因此,就连一贯反对海瑞的淞江乡官大地主何良俊也不得不承认海瑞为民兴利的成绩,说:“前年海刚峰来巡抚,遂一力开吴淞江。隆庆四年、五年皆有大水,不至病农,即开吴淞江之力也。非海公肯担当,安能了此一大事哉!”⑧海瑞巡视淞江府时,华亭县农民前来控告乡官侵夺民田的达万人之多。为了限制大地主的过分剥削,海瑞对于土地兼并问题采取了断然的行动,要大地主退还侵占农民的田地。当时江南最大的地主乡官(退休居乡的官僚)前宰相徐阶一家占田达二十四万亩。海瑞勒令徐阶和他的弟弟徐陟退田,还把徐府数千名家奴遣散了十之八九。徐阶三个作恶多端的儿子都被海瑞拘捕,依法制裁。徐阶退出的田地,估计在一半以上。其他乡官见此情状,有的逃走,有的不得不依法退田。海瑞的行动,大大打击了豪强地主的气焰。李贽赞扬说:“公独卵翼穷民,而摧折士大夫之豪有力者……自是士大夫之名贪暴者,多窜迹远郡以避,小民始忻忻有更生之望矣。”⑨海瑞在应天巡抚任上所做的最大的一件工作,也是对人民最有利的一件工作,是他大力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亦称一条编法,早在嘉靖年间,浙江巡抚御史庞尚鹏曾在江南实行过,但影响较小。这次,海瑞采用庞尚鹏的成法,在应天十府内普遍推行,成效显著。一条鞭法的内容主要是把过去明王朝对于各府、州、县的各项杂款、均徭、力差、银差、里甲等等都编在一起,通计一省丁粮,通派一省徭役,官收官解,除秋粮外,一律改收银两,计亩折纳,总为一条,把复杂的赋役简单化了。一条鞭法的贯彻实行,改变了当时江南极端混乱和严重不均、弊端百出的赋役制度。由于一条鞭法使大土地所有者也要按亩负担一部分赋役,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则可免去一些不合理的负担,这对一般百姓来说好处较多。同时,一条鞭法规定可以“雇役”代替“力役”,保证农民有较多的自由时间从事生产,初步扭转了百姓逃亡、田地荒芜的状况,也为城市手工业提供了更多劳动力的来源。再有,一条鞭法规定,除秋粮外,力役一概折银交纳,这就使农民对封建统治者所负担的徭役基本上货币化了,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海瑞在应天十府推行一条鞭法是全面而普遍的,态度是严肃而认真的。因为他毫不顾忌乡官和大地主的反对,后来终于被罢官而去,但是一条鞭法还是贯彻执行了的,而且受到人民的拥戴。所以《江南通志》上说,海瑞“行条鞭法,遂为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