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 > 崇祯皇帝 > 第三卷 风雨江南 赈饥民老妪输粟米 设内应骁将擒寇贼

第三卷 风雨江南 赈饥民老妪输粟米 设内应骁将擒寇贼

王辅臣、书僮金升,起身赶往宁塞。

杜文焕与神一魁和他死去的哥哥神一元有血海深仇,接到洪承畴的军令,即刻率兵将宁塞城团团围住,想到一家老小惨死在他们之手,忍不住强攻城池。急切难下,反而损伤了不少士卒,见了洪承畴,惭愧领罪。洪承畴宽慰道:“此等贼人最好智取,不然将他们逼得走投无路,必要死战,那便棘手了。”出营来到城下,果见神一魁在城头坚守,黄友才、张孟金、刘金、徐鸿儒等人跟在左右。

洪承畴喝问道:“神一魁,你设计杀茹成名时,发誓赌咒归顺朝廷,怎么转眼间又反了?如今大兵已到,你还要杀哪个兄弟来应急?似你这无信无义的鼠辈,竟还会有人追随你,当真奇怪!”

神一魁尴尬道:“俺们几个都是喝过血酒的兄弟,不能同日生,但愿……”

洪承畴哈哈大笑道:“兄弟?哪个会听你的鬼话!你没有退路时,可曾顾念过兄弟之情?果真如此,茹成名怎么会死在你手?如今你困守孤城,又是大难临头了,还想用兄弟的性命来换富贵么?”

“你、你胡说!”神一魁气急败坏,却不知如何辩白。

黄友才、张孟金疑心大起,二人偷偷对望了一眼。黄友才试探道:“当家哥哥,官军人多势众,硬打无异自寻死路,不如再降他一回。”

神一魁沉吟不语,刘金厉声道:“大哥不可受他蛊惑!洪承畴心狠手辣,远胜杨鹤,咱们已是降了复叛,此次再降,姓洪的岂能放心?不把咱们点了天灯,也会活埋了。大哥万不可拿错了主意!”

神一魁神情黯然,有气无力地说道:“好汉不吃眼前亏,能躲一时是一时吧!”

黄友才冷笑一声,拔刀劈下,神一魁猝不及防,被砍做了两段,刘金、徐鸿儒二人挥刀过来,张孟金迎上抵住,四人混战在一起。城下的官兵乘机攻城,不到半个时辰,收复了宁塞。

黄昏时分,洪承畴进入城内,满眼的残墙断壁,街道上堆着砖瓦、木头等许多杂物,两旁的屋顶上炊烟稀少,推门进了沿街的一户人家,一个干瘦的老头搂着两个五六岁的孩子,蓬头垢面,惊恐地跪下,哀求饶命。洪承畴到灶下一看,煮着小半锅的树叶,没有一粒粮食,一连看了几家,几乎家家如此。洪承畴阴沉着脸,走进临时总督行辕,命道:“喊粮官进来。”

不多时,一个精瘦的粮官进来,扎手行礼。洪承畴上下打量一番,笑道:“看你的模样哪里像个管粮饷的,分明是个饿死鬼投了胎。”

“卑职生来就瘦小,就是顿顿酒饭,也胖不了一斤半两的。”

“军中还有多少粮草?”

“可用十天。”

“拿出三天的军粮,设几个粥棚,唉!不然,宁塞的百姓不知要饿死多少人!”

粮官为难道:“下次粮饷还不知什么时候解到,一旦军中缺了粮,如何打仗?”

洪承畴挥手道:“这个本军门知道,我不是曹孟德,出了事只知道拿粮关问罪,你下去置办,不得迟延!兵卒们有什么怨言,本军门一力承担,决不会怪到你的头上,我总不能眼看着这么多百姓活活饿死吧!”

粮官退下不久,杜文焕急急地进来道:“洪军门,外面正在设棚舍粥,听说是奉了大人的钧令,赈济饥民,可是真的?”

“不错。”

杜文焕跺脚道:“万万使不得!军门大人,不用说咱们军中粮饷本来就不足,就是吃用不完,也不能给他们呀!”

“弢武,我记得你的家就在宁塞,怎么竟没有丝毫乡亲之情?”洪承畴颇觉诧异。

“洪军门,正因卑职家在宁塞,才深知此处风土。宁塞自古多出刁民,见小利而忘大义,凶狠好斗,不讲信义。大人今日给了他们粮吃,没准儿明日他们就来抢粮了。”

“弢武,我明白你的心思。我在陕西多年了,各处的风土也略有耳闻。对付陕西民变,非剿即抚,从私心来讲,我是赞同招抚的,剿只是一时之策,终是为了安民,还能年年剿下去,代代剿下去?剿是树威,抚属施恩,如今不得不恩威并施。只知一个剿字,杀人无数,那我等与草寇何异?官军不能护民,百姓还有什么安居乐业的盼头?造反是个死,守在家里也是个死,自然是越剿贼寇越多了。”洪承畴目光深邃,慢声细语地说道:“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咱们不管百姓领不领情,是给他们一个盼头,想着安居的人越多,事情越好办。总不能救山火似的,东扑西灭,忙个不停,火却终究不灭。”

“大人是要立个榜样,给各地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