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小说 > 黑洞——弘光纪事 > 第110章完结

第110章完结

十足的痴人梦语。!6¢吆·墈+书!惘, ¢罪*鑫~彰·节?庚-芯·筷_他一口气提到三位亲王,除涉及潞王一段,虽甚荒诞却还有点依据,其余都根本不可能。齐王封号,已消失两百年,原属朱元璋第七子朱榑,封于青州,朱棣“靖难”后废之,削爵,封国随撤。而桂王不是别人,正是后来在粤滇称帝、年号永历的朱由榔之父朱常瀛,他远居湖南衡阳,如何在镇江见到?所以,御史高允兹见了大悲口供,有此评论:“其状似癫似狂,其言如梦如呓。先帝必无十二年封齐王之文,桂王岂有十五年过镇江之事?”都是众所周知、有案可查的事情,一点含混之处也没有。又说,口供所谓“‘潞王下位迎接,与李承奉之叩首陪坐’,政(正)不知有风影与否?”[11]这样的事,有影子吗?

从口供我们读出两点:一、大悲和尚是对政治很抱兴趣的人。他患严重精神病不假,但这不意味着他盘旋于脑际的,尽属无妄之事,相反,他很认真地关心着政治。从哪里可以看出?就是他曾被崇祯封为齐王这一幻想。\2.c¢y,x~s?w-.?n¨e-t/齐王之事,已经过去两百多年,寻常度日的百姓,不要说有所了解,听都无从听说。大悲却显然知道此事来龙去脉,我们由此推想在疯掉之前,他是个爱读史书或关心各种政治传闻的人。齐王这件事与“靖难”相连,而有关“靖难”一段历史,朱棣在军事政变成功后,严密封锁,不惜重修《太祖实录》以掩除,直到嘉靖、万历两朝,才文禁渐弛,私史颇以发掘求真为重,出现一批成果。大悲应该是接触了这类书籍后,对齐王之事有所萦怀,以致幻想崇祯以他继承齐王爵号。二、潞王屈驾来访、他下位相迎一类情节,必属想象;而他专程赶到镇江,观睹潞王以至沿途追跟的情节,则未必不真。这是由他强烈关心政治推导而来。潞王身上体现的政治意义,我们在《国变·定策》中曾备其详。拥戴潞王,是东林—复社集团鲜明的主张。而以东林—复社影响之大,政治爱好者大悲多半是它的一位民间粉丝。当潞王从淮安到镇江,经无锡、苏州等太湖沿线迁往浙江时,大悲一路追随,这情节不仅合理,如从崇拜者角度言更属必然,类似举止在今天各种超级粉丝那里亦屡见不鲜。_4?3~k-a′n_s_h!u′._c\o¨m^盖所谓粉丝,无非是爱至癫狂抑或癫狂以爱。对政治走火入魔的大悲,大抵是先粉东林,再因粉东林进而粉上东林拥戴的潞王。他从镇江到无锡一路尾随潞王,应确有其事;但潞王发现他的尾随而与之会见,却只是想象了。

基于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私自断一断这个案子:大悲认真地讨厌并反对福王或弘光皇帝朱由崧。虽然是疯子,这一政治立场仍属确实,并非别人“栽陷”、强加于他。在现代,精神病患者状态或能使他免于起诉(倘若再合理些,无论有无精神病,对个人政治主张根本就该置之不论),然而,他处于反君必死的时代。于是,这个不赞成“今上”的精神病患者,被砍了脑壳。

他的疯掉,看来有源可寻。父亲操业看风水,那种神秘主义气息,对他幼小心灵总会有所影响,虽然三岁时父亲即已死掉,但种种孑余多少留下些,比如遗物或村人口碑之类。大悲抚此遗物,或听人讲谈往事,难免情由境生,在其中缅怀、感触父亲,受到熏陶。再者,过早无母失父,相较常人,确更容易陷于精神世界的残缺和偏执。

他疯得厉害,此毋庸置疑。只是有个问题存在些许疑云——笔者一直不敢确定齐王之事,纯属他“妄想狂症”的表现。二百年来,齐王血胤是如何分散的?会不会有一支流落到休宁?毕竟大悲俗姓朱,这应视为线索呢,抑或仅为巧合?他总不至于一生下来就疯掉,那么未疯之前,有无机缘(经文字或传说)获得“齐王后人”的意识,从而埋下崇祯接见并亲口宣布他继承齐王爵位的“白日梦”的种子?他如此热衷政治,觉得有资格参与国家大事,这种焦虑是否全无实际起源?从逻辑角度无法排除疑问,但我的确没有一丁点材料来支持它。

负责侦缉的忻城伯赵之龙所辖京营戎政衙门,起获大悲自造文簿九件。其中有“圣僧大悲和尚,为天下第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