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拜韩林儿为宋王,奉行其正朔,又行君臣之礼。朝中文武在中书省设置宋王御座,行君臣四拜之礼,对宋王及其御座礼拜甚恭,独刘基不拜,认为韩林儿不过是个牧羊倌,尊奉他没有用!于是进见太祖,述说完成统一大业之策。刘基认为,张士诚自守长江下游,无长远之计,不足为虑;陈友谅奉徐寿辉为主,又把他谋害,还逼迫徐寿辉部下归顺他。刘基认为陈友谅创建汉国,名号不正。陈友谅地处大江上游,没有一天不觊觎朱元璋,从不放弃其吞并的野心,应当首先消灭之,一旦陈友谅被消灭,张士诚就势单力孤,可以乘胜一举平定长江下游,然后北向中原,统一大业就能顺利完成。这可以说是刘基第一次辅助朱元璋作出了完成统一大业的战略决策,它与三国时期诸葛亮在隆中跟刘备纵谈天下大势,确定蜀汉联吴破曹,发展实力,逐步统一天下的战略决策,具有同等重大的意义。
陈友谅攻陷太平(今安徽当涂县),意欲东向,气势甚为嚣张,朱元璋帐下各位大将,有的劝朱元璋投降,有的认为必须先逃避其锋芒,再据守南京(当时称南京为钟山)。这又是个关键时刻,太祖意未决,刘基也沉默不言。太祖知其自有见地,召入内室与之决策,刘基抓住关键时刻,表白己见,他以为凡言降或议逃者,应尽诛之,以免扰乱军心。刘基说,陈友谅骄气横溢,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我们应利用其骄傲自满,听不进不同意见的时机,诱敌入伏,一举重创之,灭其锐气,这是比较容易办到的事。刘基说:“天道(指兵法规律)后举者胜,吾以逸待劳,何患不克,莫若倾府库,开至诚,以固士心,伏兵伺隙击之,取威制胜,以成王业,在此举也。”②正是在吴国初创,百事待兴,又突临强敌,内部看法不一的危难紧急关头,刘基寥寥数语,点破形势,定议决策,团结人心,去为完成王业而进取,这是刘基第二次辅助朱元璋制定平汉的战略决策。